半岛体育-古稀剑客的逐梦之路,七旬老人执剑向世锦赛发起挑战
在大多数人眼中,七十岁是安享晚年的年纪,是含饴弄孙、静享清福的时光,对于今年刚满70岁的陈志远来说,年龄只是一个数字,他的心中燃烧着不灭的火焰——手握剑柄,他坚定地宣告:“我的目标是参加世锦赛。”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,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,在击剑这项充满速度与激情的运动中,他正书写着一部属于自己的传奇。
陈志远的故事始于三年前,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在社区活动中观看了一场青少年击剑表演,剑光闪烁间,选手们优雅而敏捷的身姿深深吸引了他。“那一刻,我仿佛听到了内心的召唤,”陈志远回忆道,“年轻时我就喜欢运动,但忙于工作和家庭,从未有机会尝试击剑,现在退休了,时间充裕了,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挑战?”就这样,67岁的他毅然走进了当地的一家击剑俱乐部,开始了他的剑客生涯。
起初,俱乐部教练和年轻学员们都对这位“高龄新手”投以好奇的目光,击剑是一项对体能、反应速度和技巧要求极高的运动,通常被视为年轻人的领域,但陈志远用坚持和努力打破了所有人的疑虑,每天清晨,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,他已经开始了晨跑和拉伸训练;下午,他准时出现在剑馆,一遍遍地练习基本步法和刺击动作。“他的毅力让人敬佩,”俱乐部教练李伟说,“许多年轻人练一会儿就喊累,但陈老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的。”
陈志远的训练日程堪称严苛,周一至周五,他每天训练四小时:两小时体能训练,包括心肺功能锻炼和核心力量强化;两小时技术训练,专注于步法、攻防转换和战术意识,周末,他还会参加俱乐部组织的对抗赛,与年轻选手们同场竞技。“年龄带来的挑战是真实的,”陈志远坦言,“我的反应速度不如年轻人,体力恢复也更慢,但我有自己的优势——经验、耐心和对战术的深刻理解。”
在击剑场上,陈志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,不同于年轻选手依赖速度和力量,他更注重时机把握和战术布局。“他像一位老练的棋手,总能预判对手的动向,”曾与陈志远交手的省青年队选手王明评价道,“和他比赛很有压力,因为你永远猜不透他下一步会做什么。”这种以智取胜的风格让陈志远在老年组比赛中屡获佳绩,去年更是在全国老年击剑锦标赛中夺得花剑组银牌。
陈志远并不满足于在老年组中称雄,今年初,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:报名参加即将举行的全国击剑锦标赛公开组,与职业选手同台竞技,争取入选国家集训队,最终目标是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。“很多人说我疯了,七十岁的人还想和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比拼,”陈志远笑着说,“但我觉得,梦想不应该被年龄限制,如果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站上世锦赛的舞台,那将是对‘活到老,学到老’最好的诠释。”

这一决定背后是超乎常人的付出,为了提升体能,陈志远在教练指导下调整了训练计划,增加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专项耐力练习,他还专门请教了运动营养师,制定了科学的饮食方案,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。“最重要的是预防运动损伤,”陈志远的理疗师张敏说,“我们为他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热身和放松流程,结合定期按摩和物理治疗,帮助他的身体适应高强度训练。”
陈志远的追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今年四月,他在一次训练中不慎拉伤了腿部肌肉,医生建议他休息至少一个月。“那是我最沮丧的时候,”陈志远回忆道,“距离全国锦标赛只有三个月,每一分训练时间都很宝贵。”但他没有放弃,在康复期间,他转而专注于理论研究,观看大量比赛录像,分析顶尖选手的技术特点。“身体可以休息,但大脑不能,”他说,“这段时间反而让我对击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。”
家人最初对陈志远的“疯狂”计划忧心忡忡,担心高强度训练会影响他的健康,但在看到击剑给他带来的活力和快乐后,他们转而成为最坚定的支持者。“爸爸练习击剑后,整个人都年轻了十岁,”陈志远的女儿陈静说,“他现在走路带风,眼神里有光,我们为他感到骄傲。”这种家庭支持成为陈志远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。
陈志远的故事逐渐传开,在击剑圈内引起了不小轰动,许多年轻选手被他激励,称他为“励志爷爷”。“看到陈爷爷的训练态度,我们这些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?”省队选手刘涛感慨道,更令人感动的是,在陈志远的影响下,当地老年大学开设了击剑兴趣班,二十多位退休老人加入其中,体验这项运动的魅力。
随着全国锦标赛的临近,陈志远的训练强度进一步加大,他现在每周训练六天,每天五小时,周末还与省青年队进行模拟对抗。“我知道自己的劣势,也清楚自己的优势,”陈志远分析道,“我的目标是进入前八,获得集训队资格,这很难,但并非不可能。”他的教练李伟认为,陈志远最大的优势在于心理素质:“他没有任何包袱,纯粹享受比赛,这种心态往往能发挥出超常水平。”
击剑专家对陈志远的案例表现出浓厚兴趣,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王教授指出:“陈先生的案例挑战了我们对年龄与运动能力的传统认知,它证明,通过科学训练和坚定意志,高龄者同样可以在高强度运动中取得成就,这对推广全民健身、特别是老年人参与体育运动有重要启示。”

陈志远的追梦之旅超越了个人成就的范畴,成为了一种象征,在他身上,我们看到了体育精神的真谛——不断挑战自我,突破极限,无论年龄几何,他的故事提醒我们,梦想不是年轻人的专利,激情可以在任何年龄燃烧,正如他常说的:“年龄可以增长,但心不能老,只要还有梦想,生活就充满可能。”
陈志远正为即将到来的全国锦标赛做最后冲刺,每天清晨,他依然准时出现在训练馆,手持长剑,目光坚定,那略显佝偻的身影在剑道上移动,每一次刺击都凝聚着汗水与决心,对他而言,手中的剑不仅是体育器械,更是通往梦想的钥匙,无论最终能否站上世锦赛的舞台,这位古稀剑客已经用行动证明:追梦的路上,年龄从来不是障碍,真正重要的是那颗永不服输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