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岛体育-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开战 三千余选手齐聚南昌亮剑
南昌,这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,近日成为全国击剑爱好者瞩目的焦点,2024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在南昌国际体育中心隆重开幕,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选手齐聚于此,展开为期五天的激烈角逐,赛事规模盛大,参赛人数创下历年之最,展现了击剑运动在我国日益蓬勃的发展势头。
本次比赛由中国击剑协会主办,南昌市体育局承办,是国内最高水平的业余击剑赛事之一,赛事设花剑、重剑、佩剑三个剑种,分设U10、U12、U14、U16、17+以及公开组等多个年龄组别,覆盖了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全年龄段选手,比赛首日,场馆内便人头攒动,剑道上的碰撞声、裁判的口令声、观众的欢呼声交织成一曲动感的体育交响乐。

清晨七点,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外已是车水马龙,选手们身着整齐的击剑服,手提剑包,在教练和家长的陪伴下陆续入场,许多小选手虽然年纪不大,但眼神中却透露着专注与坚定,来自北京某俱乐部的12岁选手小李表示:“为了这次比赛,我已经准备了半年多,每天放学后都会加练两小时,目标是进入U12花剑的前八名。”
开幕式于上午九点正式开始,中国击剑协会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,俱乐部联赛是培养击剑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,近年来参赛人数逐年递增,反映出击剑运动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,他特别感谢南昌市政府对赛事的大力支持,为选手们提供了世界级的比赛环境。

随着开幕式的结束,首日比赛正式打响,U14组别的花剑比赛尤为引人注目,剑道上,小选手们步伐灵活,攻防转换迅速,展现出不俗的技术水平,看台上坐满了紧张的家长和教练,每当选手得分,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
“注意距离!控制节奏!”看台上,上海一家俱乐部的教练大声指导着自己的学生,他告诉记者,俱乐部联赛不仅是选手竞技的舞台,也是各地教练员交流学习的平台。“通过比赛,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训练特点和技战术风格,这对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很有帮助。”
赛事组委会在安全保障方面做足了功课,不仅配备了专业的医疗团队,还在每个比赛场地安排了救护人员,所有裁判员均经过中国击剑协会认证,确保判罚的公正性和专业性,赛事还采用了电子裁判系统,提高了判决的准确性。
中午时分,场馆内的餐饮区排起了长队,组委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餐饮选择,兼顾了各地选手的口味差异,许多选手和家长利用休息时间补充能量,为下午的比赛做准备。
下午进行的U16重剑比赛竞争异常激烈,重剑项目以其全身都是有效部位的特点,对选手的技术和战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,来自广州的一名选手在连续击败三个对手后兴奋地表示:“我很喜欢重剑的战术性,每次交锋都像是在下快棋,需要瞬间做出判断。”
赛事不仅是青少年选手的舞台,也吸引了不少成年爱好者,公开组比赛中,一位45岁的参赛者告诉记者,他练习击剑已有十年,“这项运动不仅锻炼身体,更培养人的专注力和应变能力,虽然年纪不小了,但我每年都会参加全国赛,享受与各地高手过招的过程。”
本次比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志愿者的辛勤付出,组委共招募了200余名志愿者,经过专业培训后,他们分布在接待、引导、计分等各个岗位,为赛事提供全方位服务,一位来自南昌大学的志愿者表示:“虽然很累,但看到选手们在场上拼搏的样子,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”
夜幕降临,首日比赛渐近尾声,但场馆内依然灯火通明,工作人员正在为第二天的比赛做准备,而一些教练和选手则留在场地加练,剑尖划过空气的嗖嗖声在空旷的场馆中回响。
击剑运动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,早在1955年就被引入国内,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,随着中国击剑队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,这项被称为“格斗中的芭蕾”的运动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,据中国击剑协会统计,目前全国注册的击剑俱乐部已超过500家,常年参与击剑训练的人数超过10万人。
本次南昌全国赛不仅是一场竞技比拼,更是推动击剑文化传播的重要契机,赛事期间,组委会还特意设置了击剑体验区,让市民能够近距离接触这项运动,感受击剑的魅力。
随着首日比赛落下帷幕,选手们带着或喜悦或遗憾的心情返回酒店,未来四天,还有更多精彩对决即将上演,奖牌和荣誉固然重要,但对于这些击剑爱好者来说,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收获成长与友谊,体验这项古老运动带来的独特价值。
南昌的夜空下,剑客们的梦想仍在继续,明天,剑道上的交锋将更加激烈,而中国击剑运动的发展,也正通过这些一场场比赛,书写着新的篇章。